2008
-
12
-
16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特点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效洁净能源(电力、燃料油等)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挑战与机遇。 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以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方向,通过洁净、高效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其未来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除发展传统的产品型煤化工(炼焦、合成氨)以外,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建设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的综合煤化工厂,如煤炭液化、煤气化—合成燃料与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 (2)规模大型化,采用先进技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培育世界级煤化工大型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如百万吨级产品的大型煤化工厂。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清洁生产和提供清洁产品,如现代液化工程、先进的合成反应工程等。 (3)在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企业将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主体。企业投资开发先进技术用于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注重新技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化。 (4)有利于煤炭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
2008
-
08
-
07
碳一化学化工发展及展望 二十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的碳一(C1)化学化工,是以能源的非石油化和化工原料的多样化为战略目标,从一个碳原子的矿物原料或化合物(如煤、天然气、甲醇、甲醛和CO、CO2及工业废气等)出发合成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C1化学已成为当今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分支之一。 1.碳一化学化工当前进展 当前C1化学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合成气化工和甲醇化工方面。 我国C1化学化工经20多年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取得了一批不同阶段的试验成果,涌现一批科研从事C1化学研究与开发的研究单位和人才,目前已有20多个单位从事C1化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今后C1化学化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已取得的试验成果有:(1) 合成气制备工艺技术及催化剂; (2) 甲醇脱水或合成气一步制二甲醚; (3)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4) 甲醇脱水或合成气一步制二甲醚; (5) 合成气制烃类; (6) 合成碳酸二甲酯(DMC); (7) 甲醇制烯烃(MTO,MTP); (8) 甲醇羰基合成醋酸; (9) CO偶联制乙二醇(即煤法制乙二醇); (10)合成气制乙醇; (11)含CO气体中净化提纯CO的研究与开发; (12)高浓度甲醛的合成技术研究;...
2008
-
08
-
07
煤沥青综合利用技术介绍截止2007年底,我国潜在的煤沥青资源在200 万吨/年左右, 其加工利用水平和效益对整个煤焦油加工来说至关重要。国内许多煤焦油加工企业, 沥青基本不再深加工, 其价格常低于原料焦油, 造成煤焦油加工企业效益不佳甚至于亏损, 可见如何对煤沥青进行必要的深加工, 提高沥青产品的附加值是煤焦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国外煤沥青加工现状 目前煤焦油沥青在国外的主要用途有: (1) 生产各种碳素电极的粘结剂和浸渍剂, 即电极沥青, 这一部分数量最大; (2) 针状焦和碳纤维等高技术产品,产量不大, 但附加值很高; (3) 防水防腐料和筑路材料。德国吕特格公司是全球煤焦油集中加工和深度加工的典范, 其技术优势是其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该公司目前有一套40 万t/a 电极沥青生产装置,工艺采用真空闪蒸、热处理; 日本新日铁公司的子公司新日化公司焦油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是沥青深加工生产针状焦和碳纤维方面。上述两公司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两种煤焦油加工工艺路线。 2、国内煤沥青加工现状 我国煤沥青深加工主要生产碳素电极的粘结剂和浸渍剂,以及防水防腐料和筑路材料。煤沥青针状焦的生产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但煤沥青碳纤维的生产基本无人问津。我国...
2008
-
01
-
10
世界生产集中在天然气产地 2005年,世界甲醇产能为4860万t/a,产量为3600万t。世界甲醇生产主要集中在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如特立尼达、美国、加拿大、智利、新西兰、沙特和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是加拿大的Methanex和日本的三菱瓦斯,2005年这两家公司的甲醇产能分别为785万t/a(在全球拥有11套生产装置)和373万t/a(在全球拥有5套生产装置),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16.15%和7.67%。世界主要甲醇生产企业都是将甲醇作为商品销售,自用量很少。同时大型甲醇生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和储运设施,以便将生产的甲醇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2000~2005年,世界甲醇产量年均增长3.5%左右,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是中东和南美地区,上述地区将成为世界甲醇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较高,加之对MTBE产品使用的限制,美国甲醇生产大幅下降,产量从2002年的360万t下降到2005年的120万t。2005年世界甲醇生产分布见表1。 生产基地产品以出口为主 2005年,世界甲醇消费量约为3560万t,其中甲醛是最大的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36%,其次是MTBE和醋酸,分别占24%和12%。世界甲醇消费的主要地区是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消费比例分别为34.81%、27.41和19.96%。 由于中东和南美地区本地甲醇市场容量有限,大...
2008
-
01
-
08
我国丁苯热塑性弹性体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SBC(丁苯热塑性弹性体)包括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SBS、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氢化SIS 等。根据合成橡胶国际生产者协会统计,2006年全世界SBC的总生产能力为154.4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2.5%。我国2006年SBC消费量超过50万吨,产量不到30万吨,但随着我国多家公司上马SBC项目,到2010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届时我国SBC的供需矛盾将逐渐得到缓解。 我国SBC产品以SBS为主,也生产少量的SIS、氢化SBS等,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和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等,装置总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约占世界SBC总生产能力的16.2%。其中巴陵石化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SBC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48%,其SBC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品种牌号、市场占有率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生产30多个牌号,是我国SBC新产品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在生产技术上获得多项专利。 近年我国SBC产量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6.5万吨上升到2006 年的28.9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11.9%。尽管如此,国内产量仍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SBC进口量保持在较高水平,2006年进口量为17.8万吨,同比增长33....